中新网长春11月28日电 题:从区域创新增速排名看吉林如何破局而上
就创新而言,吉林有着强劲动能。近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0个,吉林省排名上升6位,上升幅度全国最大,位列第一。
如今,创新要素在吉林集聚,如何在创新如林的科技省份集群中实现跨越式突破?吉林省通过科技攻关、政策赋能、人才驱动三种“解法”给出了答案。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资料图)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供图
科技攻关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不久前,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亮相后火爆出圈。
据了解,这款新型无人机采用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多旋翼的气动布局,科研团队掌握了从驱动系统、传感器数据融合、飞控系统及算法等全技术链路,创新性地实现无人机在零下40℃、海拔5500米,以及在七级强风中正常起降飞行的多项无人机性能极限。如今,这款无人机即将走向产业化。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强大的科研创新实力正在为老工业基地吉林产业爆发赋能。
长春光机所孵化出来的“产业新星”——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卫星“吉林一号”运营商,其运营在轨卫星达到108颗,自主研发的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开发出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快激光精密加工系统,已在清华大学、华为公司等多地投入应用,成功替代国外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设备。
以长光卫星为链主、龙头,一批光学、卫星产业上下游科技企业也逐渐成长起来,有的成为业内知名的“小巨人”。
吉林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吉林省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416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出青绿荧光透明陶瓷,填补该领域国际空白;研发的全固态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激光雷达关键核心技术。
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吉林省三年来累计投入3.58亿元,实施了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等17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力争取在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号”系列卫星模型。(资料图)李丹 摄
政策赋能 创新平台集聚成势
一系列政策相继落地,激励着吉林的科技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吉林省科技厅启动了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出台系列“松绑减负”政策,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设立了杰青、优青专项,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为更好地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吉林省出台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免申即享”“破茧成蝶”“科创专员(科创副总)”、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此举也加速了创新成果的高效产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吉林省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50户,较2022年增长152.2%。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数据快报》显示,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幅8月份和9月份连续两个月排名全国第一。
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集团围绕安全生产、运行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广泛性的科技创新工作,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至今已获得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该负责人说。
创新平台的集聚成势,是创新策源力被激活的关键。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吉林省首创对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和人才引育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打造以长白山实验室、三江实验室“两室”,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两院”为引领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人才驱动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是吉林与其他省份实现“创新并跑”,且不掉队的关键一招。
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吉林大学马琰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学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有数据显示: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吉林省各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校友当选院士共49人。
吉林省教育部门更是紧紧围绕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了“高等学校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工程”,有组织地开展人才的培养,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有组织地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组织推动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已经建设了114个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支持了一批对接企业技术需求的科研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吉林省将继续实施高素质科技人才培育跃升行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育留用”。支持优秀科技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企业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扩大“科创专员”选派规模,发挥集群效应,全面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创新生态构建与完善的同时,吉林省不断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效产出。吉林省科技厅表示,下一步,该省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不断做好科技创新供给和科技成果转化产出两篇文章。(完)
中新网太原11月28日电 (记者 杨杰英 通讯员 郑璐 赵理娜)“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真不错,很多事情周末都能办理,真的很方便、很暖心。”在山西晋城务工的王先生说。
为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需求,自6月起,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实行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
近年来,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坚持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周期暖心服务,紧紧围绕企业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需要和诉求,着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出实招,把创新政务服务举措做“精”,把延伸政务服务触角做“细”,把拓展政务服务渠道做“实”,不断擦亮“晋心服务”品牌。
亮新招,创新政务服务举措
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通过推出服务菜单、开设专门服务窗口等措施,结合企业群众需求和工作实际,公布了第一批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41个高频服务事项,并在晋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统一公布事项名称、办理部门、办理时间、办理地点、预约方式、窗口电话等信息,同时,政务服务中心及各入驻窗口单位按照“能办尽办”原则,安排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带班,为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周全服务。
截至目前,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在双休日、节假日“不打烊”服务累计接待企业群众930人次,办件580多件,提供咨询服务353次,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出实策,拓展政务服务渠道
“退役军人创业贷款,需要提供营业执照、6个月的营业流水,但是我属于新创办店铺,没有营业流水,使用个人工资卡流水可以申请贷款吗?”
临近下班,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督查科科长常立佳的手机收到了一则来自“有话码上说”民意平台的新消息。“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小事情,但却是他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常立佳说,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郭先生,并很快答复了他的“小疑问”。
常立佳介绍,郭先生所使用的“有话码上说”民意平台以闭环运行,不仅要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答复群众,还有专人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
据了解,晋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推出“两书一信一码”,向市场主体及办事群众公开承诺书,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该平台上线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做细功,延伸政务服务触角
“以后,就近选择政务服务大厅,就能办了事儿。”今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107个,由市政务服务中心承办的晋城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标准化试点入选。
而在此之前,晋城已先后推出分领域综合受理窗口,加强政银合作,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政务服务便利化向基层延伸等办法,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今年上半年,市政务大厅共办件27.4万件。
“此次入选的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该项目负责人王飞介绍,试点工作实施期限为三年,将打破户籍、居住地、注册地等区域限制,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属地受理,异地受理、属地办理,自助办理四种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可以就近选择市内各级(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跨层级受理、审批和办结。
晋城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全力做好‘全域通办’标准化试点工作,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理念,全力打造无微不至的‘晋心服务’政务服务品牌,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完) 【编辑:姜雨薇】